以紅色引擎激發基層治理動能
——崇信縣東街社區打造“七彩社區”紀實
新甘肅·甘肅法制報記者 張小鋒
近年來,崇信縣東街社區充分發揮基層黨建紅色引擎作用,堅持以“政治引領力、治理創新力、發展推動力,精細服務力”提升基層社會治理水平,構建以社區黨組織為核心,自治、法治、德治相銜接的“一核三治”治理體系,著力打造“七彩社區”,實現黨組織建設與社區治理的同頻共振,形成共建共治共享的基層治理新格局。
紅色黨建引領
充分發揮黨組織的領導核心作用,全面推進社區事務管理、居民群眾服務和社會矛盾化解等工作,社區黨建工作與社區治理工作實現深度融合、互促共進。構建以社區黨組織為核心,自治、法治、德治相銜接的“一核三治”治理體系,圍繞組織建設、基層治理、服務群眾等重點工作,推動黨的領導、民主管理、依法辦事有機融合。日常工作中,充分發揮黨組織戰斗堡壘作用和黨員先鋒模范作用,以社區高質量黨建推動常態化疫情防控、特殊人群服務管理、安全生產排查整治等重點工作,不斷提升群眾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。
橙色議事協商
借助黨建聯席會議、人大代表選民接待日、政協委員下沉社區等載體,搭建民主協商平臺,以多元雙向共享的服務理念,由社區“兩委”、人大代表、政協委員以及社區能人為主要成員,共同參與社區建設,每月15日為人大代表接待選民日。社區還拓寬說事渠道,依托“有事說一聲”為民服務機制和小區議事廳活動,準確定位居民需求。根據收集的問題,建立工作臺賬,以事件難易程度進行分流處理,實現居民訴求和社區工作的有效對接。
金色扶貧幫困
充分發揮社區大黨委引領作用,建立弱勢群體幫扶機制,聯合駐區單位為殘疾人士、“空巢”失獨老人、貧困家庭等特殊群體提供愛心幫助,從“微不足道”的小愛入手,實現“無微不至”的關懷。完善社區日間照料中心、“關愛之家”、社區老年食堂等活動陣地,對困難黨員、空巢老人、留守兒童、殘疾人、失獨家庭、低保家庭“六類人群”進行登記造冊,為他們提供就業、健康、教育、生活等一系列幫扶政策,使困難家庭真切感受到社區大家庭的溫暖。
綠色志愿服務
實行以黨建為核心、網格長-網格員-樓棟長為體系、居民積極參與的網格化管理模式。通過微信群詢問、樓棟長反映等各種途徑收集群眾訴求,依托"群眾點單-社區黨組織派單-志愿服務隊接單"模式,解決群眾所需所求,進一步提升了黨組織的群眾組織力和號召力。有針對性地解決實際問題,對100名行動不便的居民,社區聯合醫院、社區衛生服務中心上門接種疫苗。
青色應急管理
進一步加強應急管理工作,實行動態管理,借助“有事說一聲”為民服務機制,暢通信息渠道,充分整合社區各種力量,依靠駐區單位等各界社會力量組建高素質高水平應急救援隊伍。通過開展主題黨日、小區議事廳等活動,經常性在小區內進行應急知識宣傳,提高干部、職工及居民群眾的自救互救能力。針對使用火爐取暖過冬的住戶簽訂用火安全責任告知書55份,定時上門走訪查看煙道是否通暢,切實保證居民人身安全。
藍色綜合治理
依托社區綜治中心,落實網格化管理模式,把轄區劃分為12個網格,發揮網格員作用,建立四級網格化制度,優化社區管理。堅持每日巡查制度,引導居民有事找網格,做到“人在網格走,事在網格辦”,加大“雙報到”單位與社區共建力度,通過各類志愿服務活動的開展,以“吹哨報到”為引擎,全面推進社區多網融合發展,讓“雙報到”黨員下沉到網格中,與群眾面對面、心連心,在網格中發現問題,解決問題,為社區治理貢獻力量。
紫色文化娛樂
將文明創建與社區鄰里活動密切結合起來,結合社區實際、依托社區特色,積極策劃組織了一系列的居民喜聞樂見、形式多樣的文化娛樂活動,引導居民走出家門,共敘鄰里情,提升居民活力。目前社區擁有紅白理事會、秦腔自樂班、“姐妹巧手家”手工培訓班、紅色黨員先鋒隊、金色愛心服務隊、綠色環保服務隊、平安衛士巡邏隊、“墨潤書香”書法班、“和為貴”矛盾糾紛調解隊、“紅歌會”合唱團等10個社區活動組織,極大地豐富了居民的文化生活,促進了鄰里團結,凝聚了社區民心。
責任編輯:高富強